第八章:SM与心理健康:创伤、依附与调节机制
SM的世界与心理健康之间,有着比表面更深、更复杂的关系。
它既可能成为一种调节情绪与重建自我的工具,也可能隐藏某些未被处理的心理伤口。
本章将带你深入理解:
SM是如何影响心理状态的,它与创伤、依附、焦虑、自我认同等心理议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什么。
8.1 SM不是“心理疾病”的表现,而是一种调节机制
在DSM(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)旧版中,施虐狂/受虐狂一度被视作病态。
而现代心理学越来越认可:
SM行为在有共识、安全与责任感的前提下并不等于心理疾病;
很多SM实践者拥有高水平的自我反思、边界意识与关系技能;某些人通过SM完成自我修复与心理调节;
研究发现,长期参与SM关系的人在以下指标中得分更高:
情绪调节能力
自我认知清晰度
亲密关系中的诚实沟通
心流状态体验(flow)
也就是说:SM并不制造心理问题,反而帮助某些人管理它们。
8.2 创伤的重演?还是创伤的重写?
一个敏感而又核心的问题是:
“那些在SM中喜欢被打、被羞辱、被控制的人,是不是在重演童年创伤?”
答案是复杂的。
是的,有些人是在重演(re-enactment)
曾经的控制、伤害、羞耻感,被不自觉地复制到SM情境;尤其在无意识选择危险的对象、重复有害关系时,这种模式更明显;这时,SM可能成为一种重复伤害自己的机制。
但也有很多人是在重写(re-narration)
将过去的无力感,转化为现在的选择;通过设定情境与安全词,在“类创伤”中恢复主控权;用新的语言、身份与规则,把过去的痛苦转变为“我决定玩到哪”。
这就是创伤疗愈中称为的:主控性暴露体验(mastered exposure)。不是陷入旧伤,而是带着意识与力量,进入曾经的黑暗,并带自己出来。
8.3 SM中的依附机制:你渴望的不是疼痛,而是连接
许多SM互动的核心,其实不在“刺激”,而在“依附”。尤其在主奴关系中,很多sub表达出:
渴望“被管控”是因为内心焦虑,希望有人掌舵;听到“你今天表现得很好”时,会强烈地安心;想要“被用、被收拾、被命令”,是想要存在感与被看见。
这些反应来自于心理学中的依附理论(Attachment Theory)。
焦虑型依附者
可能更容易在SM中寻求持续性关注、情绪确认、关系承诺;
回避型依附者
可能通过控制、距离与规则来保护自己的空间,在“表面臣服”中维持“内在防御”。
SM让我们看到:
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,说:“我需要你。但我不敢太直接。”
通过游戏建立起的规则、场景与仪式,其实是一种替代性沟通:
用鞭子说“我在乎你”,用命令说“你可以依赖我”。
8.4 SM中的“身体调节”:疼痛、快感与神经系统
SM中常见的身体反应——颤抖、出汗、深度放松、恍惚(subspace)等,并非只是“性高潮”的延伸,而是神经系统被调节的具体体现。
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:
轻度疼痛与支配性触碰能激活脑内的内啡肽系统;安全的羞辱与压迫会刺激副交感神经,诱发放松与情绪出清;规则感、被关注感带来前额皮质的稳定信号,让人更易进入“心流状态”;
也就是说:
SM中的“痛”不是伤害,而是刺激;
SM中的“控制”不是限制,而是释放;
SM中的“羞耻”不是压迫,而是转化。
这些生理机制,为心理调节提供了真实、有效的路径。
8.5 “玩不好”时的心理风险:创伤重现与精神混乱
当然,SM不是万能的解药。
如果不具备足够的心理认知、情绪能力与关系安全,SM也可能变成心理伤害的放大器:
有创伤史的人在失控场景中触发PTSD反应;边界不清的游戏让sub产生“被再次侵犯”的感受;Dominant若缺乏情感责任感,可能诱发依赖、迷失、创伤再现;无结构的羞辱玩法可能激发自我厌恶与人格分裂感;
这意味着:
SM的“深度”不是痛的程度,而是理解的程度。心理健康,是所有玩法之上的第一前提。
8.6 如何健康地将SM与心理实践结合?
想要让SM成为真正有益的心理通道,需要以下几个核心要素:
① 自我觉察:我为什么渴望这个玩法?
是表达自己?
是复刻旧伤?
是逃避孤独?
还是为了连接与表达爱?
② 安全协商:我和对方是否有能力建立规则与反馈机制?
我们是否讨论过红线?
是否有安全词?
是否能在游戏后复盘情绪?
③ 情绪支持:是否有aftercare?是否能承接游戏后的心理波动?
是否能对“我有点难受”做出理解而非羞辱?
④ 必要时:结合专业支持
与身心治疗师、性心理咨询师协作,将SM玩法嵌入个人成长计划中;避免用SM掩盖重度抑郁、创伤未愈、人格障碍等严重心理状态。
小结:SM是心理通道,但不是替代疗法
SM不是万能灵药,也不是毒药。它是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深藏的创伤、渴望、恐惧与力量。它是一条通道,让我们有机会用身体、关系与仪式,来调节那些说不出口的情绪。健康的SM,是有边界的释放,是有责任的探索,是有温度的伤口抚摸。
不要畏惧心理议题的深度,也不要用SM掩盖真正需要处理的伤口。只有当你准备好面对自己,SM才真正成为那扇“自我整合的大门”。
正需要处理的伤口。只有当你准备好面对自己,SM才真正成为那扇“自我整合的大门”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