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SM的历史与文化
“施虐与受虐”从来都不是现代社会的突变现象。相反,它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持续存在、不断演化的心理与身体实践。它隐藏在神话与宗教中,显现在艺术与文学中,也在不同文化的仪式、法律与性别秩序中留下痕迹。
理解SM的过去,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为何至今依然存在——并在今天被越来越多人重新发现。
1.1 古代社会中的支配与臣服
● 宗教与仪式中的“痛苦崇拜”
在人类早期文明中,疼痛常被视为一种通向神明的方式。在印度教与天主教中,鞭笞、禁欲、苦修等行为广泛存在于修行实践之中。例如:
中世纪的鞭刑修士(flagellants)相信通过身体的苦痛能洗净灵魂的罪孽;
印度教苦行僧会进行长期绝食、悬挂钩子等极端仪式,以求精神升华;
日本的武士道也强调忍耐、服从、羞辱与自我牺牲的美学。
这些传统中包含了大量“自愿痛苦”与“权力服从”的元素,与当代SM实践中的某些心理结构惊人相似,尽管出发点和文化语境大不相同。
● 社会等级与权力游戏
在人类历史中,支配与臣服的结构不仅存在于政治权力中,也渗透在家庭、婚姻、性别和奴役制度中。
在古罗马、古埃及、东方宫廷等权力结构中,肉体的惩罚与仪式化的羞辱行为被用作控制工具,而这些制度化的支配行为,在后来的文学与幻想中,成为了SM角色扮演的原型。
1.2 文学与艺术中的SM意象
● 萨德侯爵与“施虐主义”词源
18世纪法国作家**萨德侯爵(Marquis de Sade)**是SM文化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。他在多部小说中描写了极端的性暴力、惩罚与臣服场景,挑战了当时的道德界限。
尽管他的作品多被禁毁,他本人也曾多次被关入精神病院,但他对性权力关系的描写,促使精神分析学者首次研究人类欲望中的“非理性”部分。
英文中“Sadism”(施虐)一词正源自他的姓氏。
● 马索赫与“受虐主义”词源
与之相对,奥地利小说家马索赫(Leopold von Sacher-Masoch)在小说《毛皮下的维纳斯》中,描绘了一位男性自愿受辱、被奴役、请求惩罚的恋爱关系。
他的姓氏后来被心理学家Krafft-Ebing用于构造“Masochism”(受虐)一词。
从文学角度来看,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已不单纯是性幻想,而是关于权力、羞耻、情欲与身份认同的深刻探索。
1.3 现代SM文化的兴起
● 二战后的性解放运动
20世纪中叶,随着战后女性主义与性解放运动的发展,人们开始公开质疑传统性别角色与道德约束。
1970年代,在欧美的大城市中,SM社群逐渐形成,并催生了Munch(线下聚会)、Dungeon(SM活动场所)以及大量专门的杂志与手册。
其中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出版物是**《SM手册》(The Leatherman's Handbook, 1972)**,首次将皮革文化(Leatherman)、性少数群体与SM行为联系在一起,并提出“知情同意”的实践框架。
● LGBTQ+文化与SM的交叉
SM文化在LGBTQ+社群中获得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。许多男同性恋者通过SM行为表达身份、重塑阳刚与控制,同时建立互相支持的亚文化系统。
1990年代,女权主义内部也爆发关于SM的激烈辩论。部分激进女权主义者认为,SM特别是“受虐”与“主奴”情境,是对父权文化的模仿甚至认同,是“女性受压迫角色的再演”。她们将SM视为对女权斗争的背叛。
而另一派“性积极女权主义者”(Sex-positive feminists)则提出,真正的女性解放应包含对欲望表达的自由。她们认为,女性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,探索被束缚、臣服、羞辱等情境,而不失去主体性。
这场思想交锋促使SM从地下兴趣进一步被纳入主流性别与身体话语之中,推动了后来的“性自主”运动,也影响了当代性教育和心理学研究的语言与立场。
1.4 互联网时代:从隐秘到共创
● 数字社群的兴起
进入21世纪,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SM文化的传播方式与发展路径。原本散落在不同城市、酒吧和地下空间的实践者,开始在网络中形成互动社群。
FetLife、Reddit、Tumblr、微博和Telegram群组等平台成为人们交流经验、发布活动、建立认同的重要媒介。
通过线上平台:
初学者可以获取教程、术语解释与心理指导;
实践者可以发布个人规则、寻找合适的伙伴;
社群可以就伦理、安全和歧视问题展开辩论并形成共识。
这使SM从“个人的秘密”演变为一种共享的生活实践,甚至逐渐构建出完整的文化生态。
● 主流文化中的SM想象
随着《五十度灰》《秘密日记》《怪奇物语》《夜叉》等影视作品的流行,SM形象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然而,这些作品往往将SM浪漫化、猎奇化甚至误导化,夸大了控制、痛苦与“强迫性”的部分,忽略了真实SM关系中协商、尊重与心理照护的重要性。
尽管如此,主流文化的曝光也促使更多人开始对SM产生兴趣,并试图以更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探索。
1.5 当代SM:一种亲密关系的新可能
到了今天,SM已不再只是“性癖”或“反常行为”的代名词。它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正当的亲密关系形式,一种探索自我与他人、体验界限与自由的方式。
它可以是角色扮演的乐趣,也可以是长久关系的结构。它可以是仪式性的释放,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延伸。
正如许多实践者所说:
“我们不是在模拟压迫,而是在演练信任。”
“我在SM中不是变成了另一个人,而是更真实地成为了我自己。”
SM的文化轨迹,是从禁忌走向选择,从隐秘走向共识,从边缘走向多元的过程。它呼应了当代社会对关系、性别、身份与权力结构的重新思考。
小结: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路
SM不是现代病,也不是时尚潮流,而是一种人类持续演化的亲密表达方式。
它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意义——神圣、罪恶、羞耻、颠覆、解放——但它始终指向同一个核心:欲望与控制,伤害与爱,界限与共鸣之间那条隐秘而深刻的边界。
正是这条边界,使SM成为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文化实践。刻的边界。
正是这条边界,使SM成为一种值得认真对待的文化实践。
评论
发表评论